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学科简介

学科建设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2022年度发展报告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授权点建设

2022年度发展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青海大学

代码:10743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代码:0305

授权级别

20221210


一、总体概况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其前身是青海大学社科系,于1992年由原校直属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与原中文系合并组建而成。2010年6月,成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挂靠其下。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独立设置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承担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同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7年批准为省级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2018年被评为青海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在2022年,学位点共计招生硕士研究生53人,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2人,占比22.6.%,思想政治教育14人,占比26.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7人,占比32%,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10人,占比18.8%。目前,学院在校生共计114人。

2022年,学位点共有20名研究生被授予学位,毕业20名,截止目前,已实现全部就业,其中就业于高等教育单位11人,其他事业单位3人,机关(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人,国有企业4人,就业率达100%。

学位点始终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强化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相结合、思想培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2022年,学位点在原有导师的基础上,新增1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外聘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南交通大学等6名学者担任研究生导师。导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从根本上改善了导师队伍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层次结构,拓展了办学空间和吸纳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保证和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学位点实力的增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位点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选拔15名研究生党员组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轻骑兵”理论宣讲团,2名优秀研究生党员参加“千马廿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9名党员积极参加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发起的“这十年·青年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校联合宣讲活动”和“践初心思变革 谋发展筑新篇”宣讲活动,西安交通大学微宣讲团(筑梦社)发起的“牢记两会新使命 砥砺奋进谋新篇”和“百年团青正风华 追梦建功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西北高校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联盟活动。党支部组织活动日益丰富,党员积极性较高。

研究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结合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学院“一会一社”理论社团联动,为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专业理论交流搭建平台。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学位点继续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使其更加凸显立德树人、服务需求、分类培养、强化特色原则,实现专业课“更精”,选修课“更优”。

强化导师负责制。学位点积极落实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及考核管理办法。一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新导师岗前培训,提高导师育人素质和品格。二是要建立相关制度,确保导师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导师要主动与研究生进行交流思想、学习、科研及生活情况,帮助研究生排忧解难。三是要落实导师工作评价制度。学位点把道德情操和育人业绩作为选聘导师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对不认真履行导师职责,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或在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导师,学院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约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招生资格、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罚。

鼓励导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各类项目,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支持。全年共申报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截止目前获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智库项目1项,青海省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1项,青海省社科项目1项,青海省2022年度重大实践智库1项,青海省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青海大学一流课程项目1项,青海大学2022年自主研发项目1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计划研究项目3项。共获批科研经费共计93.5余万元,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保证。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科特色,增强发展后劲,活跃学科发展生态,尤其重视研究生的培养。一年来,学位点不断修订完善学位点培养方案,鼓励推动学位点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并积极联系柔性引进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研究生指导、学位点授课工作等;积极举办研究生论坛,于7月依托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举办第一届“青马论坛”;2022年共设立孵化项目共8项,研究生依托研究生孵化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丰硕;学位点研究生参加高校理论宣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和学术会议做主题发言与获奖多次。

加强研究生课程实践教学。学位点以“青海原子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载体,以思想研修基地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咨政育人服务方面的巨大作用,提高教师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宽了研究生课程实践教学渠道。

积极组织理论阐释研究。2022年学位点教师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乡村振兴等主题,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在省、市各厅局、农牧区和青海大学党委中心组等校内校外每年都宣讲近百场,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在老师们的影响和带动下,研究生也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工作。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先后在《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广西民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日报》《青海党的生活》等核心期刊及党媒党刊等发表理论阐释文章30余篇。学科专任教师提交的《青海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时代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聚焦与决策建议》等先后获得省委省政府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与采纳,咨政服务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组建新媒体运营团队,提升学院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工作的宣传力度,创建“思政实践研修”和“QHU青小马”微信公众号,3名老师负责指导,5名学生担任责任编辑,微信公众号自2022年3月运行至今,围绕学位点简介、日常工作、理论动态、实践研修、教学研究、经典研学、薪火相传等方面推送信息100余篇,在最近一期(2022年10月3日-10月6日)青马先声微信公众号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影响力指数排名周位列20名。

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加强高校理论宣传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会一社”宣讲团积极融入清华大学宣讲联盟、西部地区高校宣讲联盟、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宣讲联盟,多名社团成员分别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发起的“这十年·青年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校联合宣讲活动”和“践初心思变革 谋发展筑新篇”宣讲活动,并在其中做“书写脱贫攻坚的青海实践”“同饮三江水 共话生态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青海实践”“以青春之名担复兴大任:青海学子在行动”的主题发言。多名社团成员先后参加了由西安交通大学微宣讲团(筑梦社)发起的“牢记两会新使命 砥砺奋进谋新篇”“百年团青正风华 追梦建功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分别作了“人民之念 党必系之”和“绚丽的青春 出彩的人生”主题发言。学位点社团主动融入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西北高校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联盟,作为联盟成员单位参加联盟活动。社团成员在联盟开幕式上,作“江河之源,民族团结‘花’结出人民幸福‘果’的主题发言,结合二十大精神宣讲向联盟单位汇报社团工作计划,各项活动得到主办方一致好评,社团成员宣讲水平进一步提升,学院对外联络显著增强。

举办高质量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2022年7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学位点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切实推动教学改革理论落实到教学改革实践。

2022年11月、12月,为深入学习领会好、宣传阐释好、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位点积极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研讨会暨首届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学术研讨会,全国共计1000余人参加会议,在线观看量突破3000人次。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学位点在全国的影响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研究生的培养。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年来,我们学科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学科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合作和研究成果的互相借鉴。然而,在学位点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以下短板:

第一,学科团队建设对学位点发展的支撑不明显。表现在各学科方向团队的整体实力还不十分强,团队成员的科研有薄弱环节,团队的协同度不高,缺乏在国内有显著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的稳定性、层次性有待加强。

第二,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本学位点学科方向布局基本合理,学术研究方向有了自身特色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但自身特色和优势基础不扎实,国内学术影响力还不足,学术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的吻合度不够。

六、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第一,采取强有力措施为团队成员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加强宏观统筹,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空间和环境,从而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力争拥有在本学科领域有全国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优化学术梯队结构整体提升学科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第二,深入剖析现有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学科发展趋和研究特色,整合现有学术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本学科点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强化现有特色研究。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针对热点、难点,围绕地方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应用对策性研究,立足学科特点,为青藏地区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支持。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12月10日